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谈一次食物中毒的经历
TUhjnbcbe - 2021/3/21 22:13:00
北京酒渣鼻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8733702.html
今天又是天还没亮,六点多就开始导引,除了像往常一样浑身热感比较明显外,还格外感觉到肚子非常不舒服,遂停止了导引。果不其然,今天一天都在腹泻,肚子胀气,拍时声音如鼓,时不时地打嗝,并伴有一股像喝完碳酸饮料后二氧化碳的味道,双关脉滑利如豆,气随津脱,导致我一天都没有精神,下午到现在更为明显。感觉是昨天晚上自己炒菜时尝了几个没熟的四季豆中*了,我觉得今日种种应该是身体的一种排异反应,明天自己就好了,不过我晚上还是喝了益智理中和干姜红糖焦米茶,本想找点我妈晒的石榴皮煮水,奈何没找到。从中,我觉得炒菜时火候把握真的很重要,之前我爸炒得口感滑滑的,一直听他说这个菜很难炒,也不知道到底难到何种程度,昨日一试,果非浪得虚名!我炒了很久,一直炒不出来这种口感,只是颜色变得更青了一些,以为炒熟了,准备开吃,后来我爸说还没熟,这个菜要先用水焯一下再炒更容易熟,于是回锅又继续炒了几分钟,果然这次吃起来口感润滑,真是神奇!有时个人思维的局限,会让你在真理面前还固执己见,并觉得正确无比,而不知自己早已见笑于大方之家。可悲!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就多增加了几分钟的功夫而已,却已是天上人间的差别。之前老师一直在讲,所谓功夫不过是正确的方法加时间,但在我之前的观念里,这个时间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反复其道,不论习书还是导引,短时间内很少有这种南柯一梦,就已沧海桑田的变化,难怪精通厨艺的伊尹能写出《汤液经法》这一本草著作,在后人的继承与发扬中,形成中药用五还是用六的两大体系,其实不只是做饭,煮药也是这样,什么该先下,什么该后下,什么药煮的时间要长一些,什么药香气大出即可,都需要有一定时间的把握,圆机活法,存乎一心。在时间这一象限中,有些事情瞬息万变,需要对此有微观上的详细把握;有些事情久久为功,对此要有一个宏观上的整体认识,比如日月星河。其实不论宏观与微观,核心都是一样的,即正确的方法,或者说真理,或者是古代先贤们所言的道,不管是宏观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微观上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都离不开此道,“事无巨细”一词,也许就是这样来的。曹孟德不愧是一代枭雄,其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中”、“其里”,指的是什么?难道就如书上所言,指的是浩瀚的大海,并引申为其博大的胸怀,在我看来,其深层含义说的还是这个亘古不变的道,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庄子也不愧是一代大宗师,既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逍遥游,以言其大;又讲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中,以言其小。其实细看,“火候”一词与“功夫”也是异曲同工,都讲究正确的方法和时间,上一段主要从正确的方法,也即道上来谈的,接下来就谈一谈时间方面。《说文解字注》讲:候,司望也。按凡覻伺皆曰候。因之谓时为候。也就是说,候即是时间,我们常说“候鸟”,因为它们能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迁徙到合适的地方生存;农民非常重视“气候”的变化,因为农业生产讲究不违农时;中医妇科上还有“的候”一词,讲的都不外乎把握时间的变化,顺应天时自然之道。古人讲至信如时,和我们说的守时,其实都是诚的一种体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而这种事情,不是书上讲,你就能学会的,要自己切身去实践,即使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有时会做得不那么完美,但就像写字一样,写不好还能写坏吗?即便是神农氏,一日而遇七十*,也不影响他日后感而遂通天下,筑就本草体系的基石。

文章写于昨日,改于今晨

图片来自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一次食物中毒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