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闲弹
来源
杨庆闲弹医迹江湖(ID:yangqingxiantan)
年的最后一个假期就这么结束了。
长假期间,和家人聚在一起,煮上一桌家乡菜,弥补春节期间的遗憾,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度假方式。
然而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有这么一家人聚餐却出现意外。一家九口发生食物中*,其中八人死亡,代价惨痛。
照片中的11个人在一顿早餐后,其中的7个人和拍照的人,都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图片来源自新闻在线)
让我们回到10月5日的早上。
*艳和丈夫张某以及亲属共12人一起聚餐,其间家里长辈9人全都吃了自制的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吃)。
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了身体不适,医院救治。
截止目前,已经有8人抢救无效身亡,1人仍在抢救中。
事后调查得知,他们所食用的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
对于酸汤子是如何引起人体中*的,很多医疗大V和媒体纷纷猜测,将“凶手”指向↓
是的,*曲霉素是*性极强的剧*物质,被国际认证为一类致癌物。但它并不是造成这次群体性食物中*的“罪魁祸首”。
10月12日晚,黑龙江卫健委最新通报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隔7日,在经过艰难的取证调查后,残害人命的“真凶”终于浮出水面,它就是↓
酸汤子,又称汤子、馇条,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一种用发酵面碴子做的面条状食物,是酵米面的一种,吃起来会有酸味的香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这种酵米面是我国部分地区流传的一种粗粮细作的加工方法。
一般是将玉米、高粱米等加水浸泡10-30天,使其发酵、变软,再经磨浆过滤、晾晒成粉,然后制成面条、饼、饺子等食品。
在酵米面的制作发酵等过程中,容易受到一种名叫椰*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菌的细菌污染,从而产生一种*素—米酵菌酸。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椰*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米酵菌酸中*,大部分都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
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特色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米酵酸菌中*,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说吧,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椰*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和死亡的主要*性代谢产物。
它主要作用于肝、脑、肾等实质性脏器。在临床上,患者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的腹泻,头昏,全身无力等症状。
严重的话,患者还会出现脏器损伤,表现包括*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少尿、甚至抽搐休克等。
当人中*后发病迅速,潜伏期一般只有30分钟—12小时(少数长达数天),能留给人就医及时接受治疗的时间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目前医学上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药物,一旦中*,病死率高达40%~%。
在我国,由于米酵菌酸中*导致器官衰竭最后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最最可怕的是,米酵菌酸是一种耐热性极强的*素,℃高温处理1小时仍可保持*性。
所以别想用煮熟食物这一招来对付它,熟食照样可以让人中*。
很多人可能会说:
其实除了酸汤子,在很多常见的食物里也能找到米酵菌酸的身影。
01
谷类发酵制品
如湿河粉、湿米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02
变质、泡久了的银耳、木耳
03
变质的薯类制品
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如果这时再加上家里长辈的“推波助澜”:
比如一些做好的食物冻在冰箱里慢慢吃;
比如剩饭剩菜舍不得倒留着吃几天;
再比如经常DIY一些不常见的“黑暗料理”。
那米酵菌酸中*离我们并不遥远。
0
1
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尽量不去食用家庭自制的发酵面米食品。
0
2
如果做不到第一条,那在家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
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0
3
每顿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吃剩菜。
0
4
不食用变质、发霉的木耳和银耳;干木耳和银耳泡发时应使用干净的水和容器;现泡现吃,泡发时间不宜太长,且尽量不要剩余。
0
5
如果出现了中*症状,首先停止进食,立刻催吐(用手抠),并及时就医。
注意,如果吃了同样食物的人,不管有没医院检查。
最后想和大家说说,
就算一些地方特色食品再好吃,
就算再舍不得剩饭剩菜,
也没有必要用生命去冒险。
这8条人命换来的沉甸甸的教训,
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
请转发提醒家里人注意,
愿悲剧不再发生!
参考资料:
[1]-10-12,央视新闻,《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
[2]-10-10,黑龙江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