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秋雨后,草地里冒出了不少野蘑菇。你以为野生蘑菇纯天然、无污染,顺手摘回家食用。实际上,披着“天然”外衣的它们,实则可能“暗藏危机”,稍不注意就中招了。
  10月16日上午9时许,家住威远岛的唐奶奶带着两个孙女到武山沙瓦管围村江边与马路之间的绿化带草地上玩耍。她看到草地上长了不少野生蘑菇,便顺手摘了几株带回家,用来煮面作午餐。
  当天下午2时许,两个小女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的不适症状,唐奶奶便带着医院就诊。经过急诊洗胃后转至儿科住院治疗,两个小女孩目前已无大碍。医院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
  得知该情况后,滨海湾市场监管分局和虎门镇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随即开展实地调查,发现小女孩食物中毒源头就是唐奶奶采摘的野生蘑菇。该种野生蘑菇长约10公分,其蘑菇柄为淡黄色,蘑菇朵呈椭圆形。经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进行的形态学鉴定,认为该种野生蘑菇为铅绿褶菇。
  事件发生后,滨海湾市场监管分局联合社区,通过在辖区显眼位置拉横幅、张贴海报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普及野生毒蘑菇的识别知识,提高群众对野生毒蘑菇的识别能力,进一步预防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接下来,市场监管分局将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全力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常见毒蘑菇▼
  吴碧彤郭文君
  滨海湾新区宣
  吴碧彤郭文君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