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碗凉皮差点吃进ICU,有慢性疾病的 [复制链接]

1#

西安的黄女士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俗称“慢阻肺病”)多年,平时控制得还不错,尤其夏季天气热,基本从未发作过。

然而前不久她因吃了一碗感觉“不太新鲜”的凉皮后一下午就腹泻十几次。感觉“眼前发黑”、“四肢发冷”、“气短心慌”的黄女士呼叫“”到医院急诊,一查吓一跳。

医生告诉她说,她的各项指标显示,再拖就很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要进“ICU”了。根据病史和检查,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度怀疑是“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高温潮湿天吃这些食物易“食物中毒”

小编发现,尤其每年夏季总会有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新闻,有的地方称其为“酸汤子中毒”。而就在一周之前,河南就有吃凉皮中毒去世的事件。难道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和夏季的高温有关吗?

接诊黄女士的西安医院急诊科/急诊ICU副主任医师潘龙飞教授回答我们,米酵菌酸毒素的产生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高温、潮湿的天气下,河粉、米粉、陈村粉等湿米粉,包括凉皮、米皮、面皮、凉面,还有木耳,这些广受大众喜爱的食品都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的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尤其这个‘毒素’非常耐热,即使在℃下进行高温烹饪也不能去除。而炎热的夏季恰好是高温、潮湿气候,这个季节尤其容易发生相关中毒事件。”

“许多人以为即便因食用了这些食材,已经吃出有不新鲜的感觉甚至轻微变味,大不了拉肚子,没有大碍,这是个最大的认知错误。尤其许多老人都舍不得扔掉隔夜或‘疑似’变质食物,一旦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的食物吃进肚子,后果很严重。”潘教授讲道。

这种细菌中毒后病死率高达40%-%,为何慢阻肺病朋友成重灾区?

潘教授告诉我们,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目前医学上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如果患者中毒情况极轻微,及时、有效对症治疗后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果中毒较重,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重度中毒患者的病死率高达40%-%。

“这位黄女士经及时救治后脱离危险,已经算非常幸运了,前几年我们曾诊治过一位70多岁的慢阻肺病老人,同样是在七八月份吃了稍有变质的米粉,不仅导致休克发生,而且送医也不及时。这个老人多年的慢阻肺病控制不佳,肺功能早就严重下降,中毒那天恰好他还在家吹空调,又诱发了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几个因素,肺功能差、受凉、食物中毒,尽管他并未严重腹泻,但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和循环衰竭,最终离世。”

“有慢病的老人的确是食物中毒的‘重灾区’,尤其我国的慢阻肺病老人非常多,免疫力本就相对薄弱,慢阻肺病也往往影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食物中毒时,一旦慢阻肺病也处于急性发作阶段,患者更容易出现呼衰、心衰,会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慢病急性发作无异于给中毒‘雪上加霜’。”

这些疑似中毒的表现要牢记

潘教授告诉我们,米酵菌酸中毒的主要常见表现是: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症者则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抽搐、休克等症状。虽然轻症患者的表现类似于急性胃肠炎,但如果在症状发生前有食用隔夜或疑似变质的湿米粉、凉皮、米皮、面皮、凉面或者木耳的话,或者病情快速加重并出现“重症者”的症状时,一定要考虑米酵菌酸中毒的可能性。

“米酵菌酸中毒一般不会出现发烧,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很短,多数患者在30分钟到12小时期间就会发作,少数为1-2天。因此,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这样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同时,医院接受救治。”潘教授讲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