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身边熟人朋友的致命理财陷阱一死一伤, [复制链接]

1#

年8月7号下午3:00,上海市黄埔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两位顾客在一家甜品店吃完蛋糕之后突然感觉到身体很不舒服,一名63岁的董先生送医不治身亡,另外一名33岁的龙女士仍抢救中。

疾控中心立刻调查取样,据当事人反映了他们是在吃了蛋糕之后出现了不适症状,所以首先怀疑会不会是食物中毒,但把所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成分全筛查了一遍,也没有查出可疑的致命因子。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猜测,会不会有人故意投毒?于是疾控中心请警方介入。

据警方调查,当时和董先生、龙女士一起在甜品店里用餐的,还有一个陈先生,他们是中午到甜品店的,一共消费了三块蛋糕,三杯饮料,吃完之后就各自离开了,据当事人反应起初他们没有任何感觉,可离开之后就觉得头晕,恶心,董先生发病最迅速,也最猛烈,医院,而最年长的陈先生则没有出现任何不适,而这也是警方怀疑食用蛋糕中毒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出现中毒症状的陈先生,他几乎就没吃蛋糕,显然问题就出现在蛋糕上了。

警方对甜品店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排查,排除了他们作案的可能,也就是说从甜品店员工备餐到蛋糕送达顾客手中的环节,是没有问题的,那是谁动的手脚?会是只吃了一点点蛋糕的陈先生吗?

于是警方详细询问了甜品店的工作人员,服务员反馈说是女的先到,点了三杯饮料,三块蛋糕,服务员送到座位上的,两个男的大概是15-20分钟然后才到店的。

如果说蛋糕在送达餐桌之前的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从头至尾似乎只有龙女士有作案时间,陈先生董先生来得晚似乎不太可能,会是龙女士干的吗?警方在现场也没有找到什么其他的证据,而且最关键的是龙女士她也中毒了,如果真是她投的毒,为什么她自个儿也会中毒?莫非没有什么中毒也没有有人投毒,只是董先生、龙女士他们自己身体的问题,恰好偶然碰到了这个时间段发病而已。

为此,法医分别提取了龙女士和已经过世董先生的生物样本,法医仔细了解了董先生生前的病症,并且调取肺部的病理切片,而检验结果呢令人吃惊,董先生的肺出血,水肿,还有淤血,都是急性期表现,更倾向于是中毒,而并不是他有日常有疾病,那么蛋糕当中的这个毒物究竟是什么?又是从哪儿来的?

警方决定再次对甜品店进行更为细致的勘查,尽管甜品店的员工早就已经擦拭过桌面了,但技术员还是很快提取到了一些样本,送到了刑侦总队刑技中心的毒化室。技术人员检验排除了绝大部分常见的毒物,由于常规检验没有结果,技术员只好转换思路,把突破口集中在了两个人的症状上,董先生的发病的从口唇发麻开始的,这是生物碱中毒的症状之一,随着病情加重,它又出现了恶心,心律失常和呼吸心跳骤停,说明毒物对心脏造成了很大的损伤,那么是什么毒物既含有生物碱的成分又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损害,技术员梳理出了几大类一共多种可疑的毒物并一一地进行了排查,最终复核确认,致命真凶就是乌头碱。

想要根据毒物追查乌头碱来源非常困难,乌头碱并不是一个太罕见的毒物,每年自杀,他杀的案子都会有涉及,含有乌头碱的中药材有40多种,在合理用量下,它具有镇痛的功效,可一旦过量使用,对人体的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如果有人把它当毒品使用,隐蔽性那就太强了。

会是谁干的呢?董先生已经去世了,最有可能作案的是只吃了一点点的陈先生和最有作案时间的龙女生,警方对龙女生进行了询问,但她却非常平静,一言不发,警方从她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一瓶含有次乌头碱的药酒,虽然只有一次之差,但是的的确确是两种不同的成分,不足以确定龙女士的嫌疑,出人意料是这瓶药酒竟然是陈先生给龙女士的,警察立刻到陈先生家,把他们家剩余的药酒都送到毒化室进行了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陈先生家的药酒里头的确含有次乌头碱的成分,而且含量和龙女士包里的完全一致,但是蛋糕里的这个致命毒物乌头碱,却没有检出来,陈先生的嫌疑下降了。

警方在调查龙女士的活动轨迹时发现案发前一周前她曾经取过一个特殊的快递,收货时地址是假的,继续追查,龙女士买是一种含有高浓度乌头碱的粉剂,警方很快在广州就找到了这种粉剂的卖家,据他反应,龙女士是在确定粉剂含有乌头碱之后才下单的,至此,案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几乎可以确定龙女士就是犯罪嫌疑人。

警方还调来了同一个卖家的其他乌头碱粉剂样本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和蛋糕里检出的乌头碱各项数据完全吻合,这是一系列证据终于形成了闭环,而在一连串的证据面前,已经沉默许久的龙女士也终于开口承认,是自己在蛋糕里投放了含有乌头碱的粉末,承认了这一切都是早有预谋的。

龙女士的名字叫龙文娟,大学毕业之后,在国外工作过,回国之后自己开过公司,前几年一直是在金融公司工作,她和董先生陈先生相识的时间不过短短五个月。

原来龙文娟是经朋友介绍认识陈先生的,没过多久,陈先生和董先生一共向龙文娟买了70多万的理财产品,双方约定的年化收益率是7%~9%,但这些钱龙文娟根本就没有交给公司,而是用于赌博和投资了,因为她之前沉迷于赌博,加上自己投资失败,欠了多万的债务,她希望通过赌博短期内翻本,而此时陈先生和董先生已经察觉到了异常,害怕东窗事发的龙文娟,就找了一个借口想要把陈先生和董先生手里的合同拿走,这样的话,就不会留下证据,但是陈先生比较谨慎,让她签一份收据,眼看阴谋无法得逞,龙文娟起了杀心,她在网上购买了乌头碱,以更换合同为名,把陈先生和董先生约到了甜品店,故意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20分钟,把含有乌头碱的粉剂撒在切割好的面包上面。

为了洗脱嫌疑,龙文娟挑了很少的那一块,大部分被董先生上吃了,而陈先生因为不喜欢吃甜食,也就吃了两口,因此就逃过了一劫,案件真相大白,法院一审判定龙文娟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判处死刑,龙文娟不服提出了上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死刑原判。

这是一起谋财害命的典型案例,若不是借助高科技生物检验技术,是很难短时间找到嫌疑人罪证的,这个心如蛇蝎的女人在面对警方的审讯时非常冷静,完全没有一般犯罪分子的慌张,甚至在完整的证据面前,仍然非常平静,就像是讲述与自己毫无关联的故事。

现在的人们有点钱就总想着投资,但自己对投资却一无所知,比小白还白,于是四处打听有什么赚钱的项目,一不小心就中了各种套路,结果不投资还好,已投资就成了散财童子,还不如捐给慈善机构。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么,我们要怎样防范类似本案因为投资被骗财,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陷阱呢,我们常说,投资只能赚取自己认知的钱,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都会凭实力亏掉的,所以,一是多读书,学习财经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辨识能力,二是克服人性的贪婪,特别是在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理驱使下,很容易中招。

投资理财诈骗陷阱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这里不作详细介绍,无论何种骗局,包括各种“杀猪盘”,无一不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在不具备识别骗局的情况下,只要让交钱的,无论多少,一律拒绝,拉黑,如果与正规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接,切记,千万不能将钱交给个人办理,更不要有与骗子斗智斗勇的想法,一旦上当受骗,即使警察能够破案,恐怕你的钱也回不来了,比如本案中的受害人,不仅钱追不回来,其中一个还稀里糊涂丢了命。

事出反常必有妖,当一个居心叵测的人,向你大献殷勤的时候,甚至诱惑你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坚持原则,断然采取措施,建立防火墙,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