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意外事件,太多。
北京“菜篮子”新发地疫情突发,紧急拉响疫情反弹警报!原定6月15日全市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返校复课被叫停,“小神兽”们归笼仍需继续等待。
除北京外,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小学已经陆续复课。不过,即便复学复课不NG,“开学欢乐多”的喜大普奔也是稍纵即逝,总有些意外不请自来。
例如,让人闻之一声叹息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01一周4起中小学疑似食品安全事件,敲响警钟!
6月4日至10日一周时间内,在山东费县、河南邓州、江苏泗洪和河南虞城发生了4起中小学校疑似食品安全事件,累及学生数百名。
6月6日,河南省邓州市。
腰店镇五龙小学发生一起学生在学校食堂食用速冻饺子后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据媒体报道,涉事学校在附近村镇很有名气。为了方便上课,很多学生家长选择缴纳半学期元的伙食费,让孩子中午在学校解决午餐。
据校长表示,学生吃的饺子没有煮熟,该批速冻水饺一直是在附近镇上的福润万家超市采购,之前食用的饺子未发生此类事件。食药监局检测当天煮过及未煮过的水饺未发现问题。
但是,据学生反应,食用的水饺味道发酸,饺子馅发黑,感觉是发霉的水饺。
目前,事件原因尚在调查当中。
6月6日,江苏泗洪。
“有一批学生吃的是同一个菜,我们把有反应和没反应的(学生)医院进行检查,大部分学生的检查结果是心癔性腹痛(即看别的孩子肚子痛,自己也产生了心理反应,觉得肚子痛)。”媒体采访到的工作人员称。
经诊断,医院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无明显症状。截至6月10日下午,门诊留观学生经复诊后均已返校、返家。
6月10日,河南省商丘市。
12时30分左右,虞城县站集镇、杜集镇、黄冢乡等多个学校上百学生,在学校午餐后发生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据报道,经过观察、诊治,截至当天20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返校,仅剩5名学生留院观察,症状平稳。
据媒体报道,学生食用的饭菜由虞城县招标的“中央厨房”所提供。出现症状的学生中午食用了炒面之类的午餐,而多个事发学校的学生餐均为同一家餐饮公司供餐。
作为国家营养餐项目工程,虞城县“中央厨房”主要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团膳配送服务,目前全市已有两家中央厨房和两家类似中央厨房的配餐商家落地经营。
此事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02双重因素作用,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进入高发期!
短短一周内出现数起校内食品安全事件,且问题矛头都直指学校食堂,甚至有一向被认为更安全的央厨供餐企业,显然并非“巧合”。
首先,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食品安全进入风险集中、问题易发时段。
其次,假期返校后最初一个月,向来是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期。
每年9月份发生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占到了全年近1/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数据显示,年全国共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81起,中毒人数例,其中9月份(18起)发生最多。
“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省份学校开学较晚,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有所减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所长孙承业说,年1月~5月,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起数较去年同期减少57.1%,中毒人数减少29.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舆情监测,年1月1日至6月10日,共收集到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有关食物中毒事件报道78起,中毒人数达人。
03乡镇和农村学校成为“重灾区”,中小学食物中毒易发生“群体效应”
在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中,乡镇和农村学校是“重灾区”。
“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不管自建食堂,还是外包配送的餐饮服务机构,其食品卫生规范程度与大中城市均有一定差距。”孙承业认为。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而且,由于类似事件中中毒人数较多,易出现群体效应。
由于中小学供餐的餐食种类相对单一,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导致全校或多个学校受累及。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周围人群和环境影响和诱导,产生群体效应。在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个别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表现后,会诱发更多的学生出现类似症状。
他建议,要强化属地教育部门管理责任,加强对供餐企业和自建食堂的管理。乡镇和农村学校更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不要降低供餐准入门槛,食品安全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供餐服务机构进行检查督导。对于外包配送供餐机构,不仅要重视加工环节,也要重视餐食配送环节。学校自建食堂要加强日常管理,控制原材料采购和储存等环节,确保食品原材料安全,避免和减少供应冷食类、生食类以及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
04中央厨房营养供餐,这些风险关键点需重视!
在近期的校园疑似食品安全事件中,河南虞城某中央厨房为数所学校供餐,结果导致这几所学校都发生了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尤为引人侧目。
当规模化规范化成为趋势,中央厨房供餐如何堵住管理和生产漏洞,真正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重视!
某第三方食安机构负责人强调,中央厨房从食材、设备到成品配送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范。
首先,食品原材料从选购到入库验收的安全。
“食材是食安管控的第一道关口。理想中,中央厨房相较传统餐饮来说,食材选购多会选择固定供应商,加工设备也更为先进,人工效率更高。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好。当供应量级达不到食材品质,无法实现集约化成本的降低,有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一样会使用廉价的劣质食材。
如果供应量级达到了,食材的入库验收面临很大挑战。中央厨房单品食材数量大,需要设专人专检,每个食材逐个检查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食安风险,这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其次,设备日常维护、清洁消杀是食安管控要点。
央厨使用大型加工设备较多,如无专业人员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维修人员食安意识不强的话,极易造成食品的物理污染,如异物、非食用油类外泄、清理不当造成的细菌聚集等;
三、相较于普通餐饮,中央厨房成品的保温、人员交叉污染、物流运输工具的消杀等,食安风险系数高很多,管控难度大,对专业设施的要求更高。
这也是团餐谋采访到的专家,在普遍强调的。
目前,中央厨房的成品配送存在传统热链、冷链与冷热混合等不同配送模式,各有优势,不同地区有不同要求。
综合某第三方食安机构创始人及某中央厨房资深专家观点,除上述提到的原辅料验收环节外,中央厨房营养配餐热链配送时,还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