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味道好、服务佳的餐饮店铺很容易形成裂变传播,在网络上火起来,成为网红店。这类网红店面客流量大,人气旺,一不小心就会被山寨店铺盯上,借网红之名赚快钱,而实际销售的产品质量却很难得到保障。杭州的丁女士就吃了假冒网红店的亏。她带着一家亲戚8口人到人气颇旺的网红店铺吃生蚝,最终只有两个没吃到生蚝的人幸免于难,其余人全部食物中毒。意外的是,从这起食物中毒事件中,记者偶然发现这个商家和正牌的网红店根本不是一家店。老板却自称两家店有合作关系,情况果真如此吗?
月初,丁女士带着老公、哥哥姐姐及其各自的家人前往这家颇负盛名的海鲜网红店面尝尝鲜。当天他们点有两份生蚝,加上店方额外赠送的一份,总共有60个生蚝。一大家子人趁热吃了起来,但很快就发现不太对劲。一个小女孩最先起的反应,脸上冒起不少小红点,后来证实为食物中毒反应。当时在座的其他人没有异常反应,大家以为是小孩子对这些海鲜不耐受,没太在意。
饭局散场后,症状逐个找上门来,大人们一个个先后出现了呕吐反应,只有当晚未碰生蚝的两人幸免于难。大家一聊,将当晚吃过的食物逐个排除,最终将怀疑对象锁定在那三份生蚝上。集体外食最终齐齐出现不良反应,如果丁女士的说法属实,店家确实难辞其咎。
这家海鲜店的头牌便是生蚝,不少美食爱好者慕名而来,在网络上名气不小。丁女士此前也光顾过几回,并未发现问题。此次出现集体中毒反应后,丁女士回想起当晚进店时的一幕。他们点菜时服务员透露,当天的生蚝不太新鲜,看丁女士是常客,便好意多赠送了一份。看在店家诚意满满的份上,丁女士当时也没太在意食物不新鲜这件事,还幽默的调侃了一句“坏的不会很多吧?”服务员保证,怎么说也不会超过20个,额外赠送的那一份刚好是20个,这样算来丁女士并不算吃亏。只是她并未料到,竟会发生食物中毒的事情。
丁女士将此事反映给媒体,面对记者,店方负责人矢口否认店内海鲜存在问题,负责人还拿出一段原材料视频,力证食物足够新鲜。至于点菜时服务员说的不太好,负责人表示,这是指体型方面不太好,而不是新鲜度上有问题。如果食物不新鲜,他们绝对不会售卖给顾客的。
此时,记者意外发现在网页上有两家同名网红店,菜品价格全部相同,就连招牌都一模一样。其中一家评论数量达4位数,而丁女士吃的这家评论数量只有两位数。据说两家店有合作,但具体关系负责人拒绝透露,“这是我们内部的事情”。负责人遮遮掩掩的态度令人生疑,如果是光明正大的合作关系,大可以坦然透露,有什么好隐瞒的呢?
随后记者又发现,网页上不少顾客指出这家店是山寨店铺。记者打电话向开店时间更早的那家店铺求证,对方表示,他们从未开过分店,从头到尾只此一家。有人在模仿他们,甚至宣称自己是分店的事情,他们也知道,后续他们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原来正牌店铺经营近两年,靠着良好的口碑逐渐扩大规模,开始又不法商家试图模仿。
正牌店铺的说辞戳穿了负责人的谎言,但他似乎训练有素,丝毫没有被揭穿的尴尬和不堪,反而厚脸皮的反问:“你有什么办法说它是真的,我们是假的吗?你去商标局查,他有商标注册吗?”看来负责人早已看穿这其中的漏洞,并伺机借用他人之名赚取利润。旁人指出这涉及到店方的诚信,负责人打起太极,“你这样认为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毕竟不想将事情闹大,负责人最终还是返还了餐饮费并赔偿了医药费,总共近元。
小编认为,网红店铺能火起来,一方面也是借助了人们人云亦云的心理,只要有名气,不管食物质量如何,消费者总想挤破头前去尝试一番。这也给那些混水摸鱼,借机蹭热度的不良商家提供了牟利的机会。
食品安全无小事,再大的名气光环下也不能放弃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在店方服务员的提醒下,丁女士及其家人早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拒绝消费不新鲜的食材,而不是在商家买2送1的蝇头小利诱惑下用自己的身体健康为这份不新鲜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