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广西防城港一艘装满榴莲的货船侧翻,榴莲被海浪推上江平镇万尾海域沙滩,周边居民和游客捡食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媒体对此报道有很多,不过众多媒体报道均未提及吃榴莲后食物中毒的原因,笔者来为大家分析一下。海洋中细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其中包含着不少致病细菌,如弧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等。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细菌,它可以在含2~5%氯化钠的环境中生长良好,而在无盐条件下不生长,故又被称为致病性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加热56℃,5~10分钟即灰飞烟灭。南海中海水盐度约为3.2~3.4%,正是副溶血性弧菌良好的培养基。海水里面有点副溶血性弧菌真是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对于海产品,笔者建议煮熟再吃,防止感染细菌。副溶血性弧菌通常存在于海产品(如鱼类和贝类)、近海海水、浮游生物、海底沉积物中。如果吃下未煮熟的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品,就有可能出现食物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和发热等。年金华市某大酒店一场婚宴中发生人的食物中毒事件。检验人员在3份剩菜(扇贝、甲鱼、龙虾)以及2份厨房用具涂抹样品(砧板、装甲鱼的容器)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存在,确诊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所幸经过及时治疗,宾客们病情很快好转,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广西这批在海水中浸泡的榴莲,很有可能被副溶血性弧菌盯上,粘附在榴莲表面,有些还通过榴莲表面的裂口侵入内部。捡到这些榴莲的人以为捡了一个宝,或自食或销售,结果是要么害己,要么害人。当然,此次食物中毒是否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仍不确定,类似其它细菌亦有可能。比如说,8月20日,安徽省寿县保义镇居民人出现志贺氏菌引起的痢疾,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单从症状上,无法区分哪种细菌,具体有待官方公布检验结果。这次食物中毒事件,也提醒我们,来源不明的食品,不要吃,食品安全最重要!参考文献:金灵肖,郑芬芳,殷骏锋等.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