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太祖永昌陵被盗,赵匡胤尸骨被吊起来,口 [复制链接]

1#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缔造了大宋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他虽然没有秦始皇那样一统天下的功业,也没有汉武帝那样开疆扩土,更没有唐太宗那样开创大唐盛世,但是他却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富有的朝代。

大宋立国之初,经历数十年战乱的前朝帝陵大多被盗掘毁坏,为了保持皇家尊严,宋太祖赵匡胤不但下令对前朝帝陵进行修葺,还颁布了有史以来首次保护前朝帝王陵寝的诏令。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二百多年后,他自己的陵寝也难逃被盗掘的厄运。

公元年11月14日,宋太祖赵匡胤在京都汴梁皇宫的万岁殿中离奇暴毙,随之启动了北宋开国皇帝陵寝的修建工程。宋朝吸取了前朝皇陵被盗掘的历史教训,认为奢华的陵墓只会吸引盗墓者光顾,于是崇尚节俭薄葬,规定帝王生前不可以为自己建造陵墓,死后的七个月之内必须下葬。所以,宋代皇陵都是在皇帝驾崩后才开始修建的。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遵照哥哥遗命将其安葬于河南巩义,定名永昌陵。

公元年,金国军队南下攻陷了北宋的都城东京。随着徽钦二帝被掳去金国,北宋灭亡。北宋亡国后,金兵进驻北宋皇陵,一方面为了报复北宋军民的抵抗行为,一方面也为了掠夺财物,他们对北宋皇陵进行了毁灭性的盗掘。一时间狼烟四起,掘墓开棺,惨绝人寰。陵区内瞬间尸骨遍地,烟火弥漫,一片狼藉。其中宋哲宗最惨,尸骨被扔在光天化日之下暴晒。

当时的北宋皇陵区内有七座帝陵,加上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共有八座皇陵。然而,金兵在盗掘北宋皇陵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以及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进行盗毁。赵匡胤作为北宋开国皇帝,还是受到了金兵的尊重,所以没有盗掘永昌陵。而宋仁宗赵祯作为守成明君,在位42年的时间里,边境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当宋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到敌国后,那些敌对国的百姓也为他垂泪。当时的女真部落对宋仁宗的仁厚之名有所耳闻,所以后来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派军队洗劫北宋皇陵时,出于对这位明君的尊敬,才会对宋仁宗的永昭陵手下留情。

金灭北宋之后,因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并没有对黄河以南新占领的地区进行直接统治,而是选择“以汉治汉”的策略,扶持傀儡政权帮助金国统治中原。金国扶持原北宋济南知府刘豫在中原地区建立了齐国,史称伪齐政权。

刘豫虽然是北宋哲宗朝的进士及第,但毫无爱国之心。在任职河北西路提点刑狱时,他就曾因金兵南下而立即弃职逃走;在任济南知府时,他眼见北方大乱,于是上书朝廷要求将其改派江南任职,遭到拒绝。金兵围困济南时,他就想打开城门投降,但是济南兵马总管关胜(《水浒传》中大刀关胜的原型)坚决不肯投降。于是刘豫设计杀害了关胜后,携带关胜人头投降金国,并献出济南府。

刘豫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伪齐政权,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金国利于刘豫统治黄河以南地区的同时,也让他担任与南宋交战的急先锋。因此,刘豫在统治区内大肆扩充军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为了维持伪齐政权的需要,以及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刘豫不断增加赋税、徭役,搞得中原地区民不聊生。即便如此,刘豫的财政状况还是捉襟见肘。于是他想到了效仿三国时期的曹操,通过盗墓筹措资费。

刘豫效仿曹操,专门设置了负责盗墓的淘沙官,这算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皇帝公开明确设立的盗墓机构。刘豫任命谷俊为汴京淘沙官,主要负责盗掘汴京附近的坟墓;任命刘从善为河南淘沙官,主要负责盗掘洛阳、巩义一带山陵及坟墓。刘从善率领专职盗墓军直奔巩义、洛阳,勾结当地伪守窦玖,以那些没有被金兵盗掘过的北宋皇室和王公贵族的陵寝为主要目标,对已盗过的也要再次挖掘,就连老百姓的小坟小墓也不放过。

当初没有被金兵盗掘的宋太祖永昌陵和宋仁宗永昭陵,是刘豫的重点关照对象,重点是宋仁宗的永昭陵。宋仁宗赵祯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守成明君,“仁宗盛治”时期北宋经济达到巅峰。在刘豫看来,宋仁宗的永昭陵中陪葬品必定丰厚。于是刘豫将永昭陵翻了个底朝天,就连宋仁宗的棺椁也被损毁,陪葬品被盗掘一空。面对宋太宗赵匡胤的永昌陵,刘豫内心对这位北宋开国皇帝还是有所谓畏惧的,毕竟他叛宋降金,得位不正。虽然之后他打开了永昌陵的地宫,但也只是把地宫中的陪葬珍宝运走,并未敢碰触宋太祖的棺椁。

刘豫的淘沙官在洗劫北宋皇陵之后,为了消灭罪证,一把火将皇陵区内的建筑以及园林柏树尽数烧毁。刘豫对北宋皇陵的毁灭性盗掘,使那些赖此生活的僧尼、柏子户等无存身之处,只好流落他乡。从此,北宋皇陵无专人管理,民盗相继兴起,西京一带盗墓贼也趁火打劫。

刘豫尽管盗掘了宋太祖的永昌陵,但并未对其进行大肆毁坏。因此,永昌陵也就成为北宋巩义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也正是因为保存完好的原因,导致民间流传永昌陵中还有很多丰厚的珍宝没有被盗走,这就引起了民间盗墓贼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