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底洞镇,张女士一家6人回到老家扫墓,结束后在野外摘了一斤“血皮菜”拿去饭店加工,食用后没多久全家人陆续呕吐头晕。医院才发现,自家将只能外敷的化儿草误当成了血皮菜。一家人住院后立即洗胃,情况较稳定。“疾控中心来给我们科普了,我们吃的是化儿草,是用来外敷消肿的。”张女士说。化儿草叶子边上有卷齿,比血皮菜更修长,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外敷但不能食用,吃多会产生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食物中毒。若误食化儿草,应尽快就医,若中毒情况严重,要立即呼叫救护车。再者要催吐和导泻,进食的时间在1—2小时内,可进行人为催吐;进食超过2小时,精神较好的,可服用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多地提醒
这些野菜野果别乱吃
眼下正值春季,在户外踏青时,绿地公园、山坡田野经常变成了一些市民寻觅野菜的“菜园”,食用野菜中毒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对此,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王小刚提醒市民,不要轻易采摘和食用野菜,如食用野菜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就医。
王小刚说,一方面,野菜的种类十分复杂,有些有毒植物外形近似野菜,非专业人士难以准确辨认。另一方面,环境不好的地方,比如长在污水沟旁的野菜,也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近期,已有多地发布提示勿随意采食野菜野果,甚至出现了死亡案例。
4月5日,据《长江日报》报道,多省市发生因食用“板栗”中毒的事件,后经调查证实,中毒患者食用的不是板栗,而是外形酷似板栗的“桐油果”。武汉市疾控中心也发出了紧急提醒,不要随意在公园、路边或野外采摘或购买野菜、野果食用。
3月17日,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报,年2月,广东省报告1起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梅州市五华县报告的一起误食混有钩吻的树根泡酒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病3例,死亡1例。
钩吻,人称“断肠草”,全株有剧毒,主要的毒性物质是钩吻生物碱,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5-8片叶子就能放倒一个成年人,毒性之烈不容小觑。日前,浙江省湖州市疾控中心也发文提醒,野菜看不准,可能会中毒。比如跟黄花菜长得很像的萱草属植物,像花坛中经常能见到的大苞萱草或者金娃娃萱草等。其实,萱草属中除了黄花菜外,其余大多不可食用,含有秋水仙碱,烹饪加工很难祛除,误食后就会出现口干、腹泻、头晕等中毒症状。看清了!
这些野菜含有剧毒!
不能采!
来源:人民日报、北京日报
编辑:郭梓谦|责编:沈焰焰|一审:刘姗|二审:王立